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读后感

Key Takeaway

重点内容

10种认知扭曲

  1. 要么一切要么全无的思想:不完美 != 失败
    • 你以黑白分明的范畴来看待事物,如果你的表现不够完美,你就会认为自己彻底失败。
  2. 过于概括:消极的事情会一直持续下去吗?
    • 你把一个孤立的消极事件看做是一个永远会持续下去的失败模式。
  3. 心灵过滤:是否过于在乎消极的细节了?
    • 你选择一段消极细节,反复思考这段细节。结果,在你眼里,整个现实都变得黑暗起来,就像一滴墨水染黑了整杯水一样。
  4. 贬损积极的东西:自己的成功并不是“没用”、“不算”、“只是运气好”
    • 你拒绝承认积极的经验,你会照这样那样的理由认为它们“不算数”。这样你就可以坚持和你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消极信念了。
  5. 跳跃式结论:消极的结论也需要实际证据支撑,别人的想法或许与你想象的不同
    • 即便没有确定的事实令人信服地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会对事情作出一个消极的解释。
    • 测心术:你武断地认为别人对你作出消极的反映,你甚至不愿花功夫去检验一下。
    • 先知错误:你预想事情会变糟,而且你坚信这个预言是一个已经成立的事实。
  6. 夸大与缩小:对自己和对他人双标
    • 你夸大了事情的重要性(比如你弄糟了的事情或者别人的成绩),或者不合适地缩小事情,直到它们显得很小(你个人的优良品质或者别人的不足)。这种扭曲又被称作“双目镜把戏”。
  7. 情绪推理:自己的感觉 != 真实情况
    • 你假定自己的消极情绪必然反映了事情的真实状况,“我这么感觉,所以它肯定是真的。”
  8. 应该陈述:没必要用“本应该”来增加自己的负罪感
    • 你试图用应该或不应该来激发自己,就好像在期望你做什么事之前应该先鞭笞你或惩罚你一样。“必须”和“本该”同样也是罪魁祸首。这种情绪的结果是一种负罪感。当你用应该陈述来要求别人时,你会体会到愤怒、灰心和怨恨。
  9. 贴标签与标签不当:不要直接给自己或他人下定义
    • 贴标签是过于概括的一种极端形式。你不再描述你的错误,而是为你自己贴上一个消极的标签“我是一个失败者。”当别人的行为以一种不当的方式与你发生关系时,你也会给他贴上一个标签“他是一个该死的讨厌鬼。”标签不当是指用高度主观的语言或高度情绪化的语言来描述一件事情。
  10. 归己化:很多事情不怪自己
    • 你会把自己看做是许多外界消极事件的原因,事实上你并不应该为这些事负主要责任。

拖延:什么都不想做

恐惧

愤怒

内疚

悲伤

自卑:在乎他人看法?工作=价值?完美主义?

他人的看法

工作和自身价值

完美主义

读后感

我为什么会看这本书

结合自身经历的一些思考

一些General的原则